感冒时浑身发冷是体温调节机制启动、炎症反应加剧、能量消耗增加、血液循环改变及潜在并发症风险共同作用的结果,可以到医院查明诱发原因,配合医生进行针对性处理。
1、体温调节机制启动:感冒时,病原体入侵体内,免疫系统启动防御机制,包括升高体温以抑制病原体活性。体温升高前,身体会通过减少散热来储备热量,表现为皮肤血管收缩,血流量减少,从而使皮肤温度下降,产生发冷感。
2、炎症反应加剧:随着感冒病情的发展,体内炎症反应可能逐渐加剧,导致更多的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释放不仅参与免疫应答,还可能影响体温调节中枢,使体温调定点上移,进一步加剧发冷感。患者可能伴有寒战,预示体温即将上升。
3、能量消耗增加:感冒期间,身体为了抵抗病原体,会加速新陈代谢,消耗更多能量。导致体内产热与散热的平衡被打破,若散热多于产热,则会出现体温下降,表现为浑身发冷。能量消耗增加还可能使患者感到疲乏无力。
4、血液循环改变:为了优先保障重要器官,如心脏、大脑的血液供应,感冒时身体可能会调整血液循环模式,减少四肢等末梢部位的血液灌注。加剧了浑身发冷的感觉。
5、并发症风险:在极少数情况下,感冒可能并发严重感染,如肺炎、心肌炎等,并发症可能严重影响体温调节功能,导致持续高热或体温不升,伴随严重的全身发冷、寒战等症状。
感冒期间,患者应注意保暖,避免受凉、适量饮水,补充因发热而流失的水分、合理饮食,保证营养摄入、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及身体症状,如有高热不退、持续发冷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,应及时就医。